top of page

救生站的故事🚨🛶 #初心

Updated: Mar 2, 2022

#動話 25/77


改寫自神學家希爾多利•威德(Theodore Wedel)曾說過的一個比喻:

在某個船舶往來頻繁的沿岸,由於暗礁眾多,許多船舶在經過這個海域的時候都發生了船難,許多人都因為船難喪失了生命。當地有幾位滿懷熱忱救生員,有鑑於這樣的悲劇一再的發生,於是在海邊搭了一間茅草屋,又向村民募款,買了一艘二手的小船,成立了海難救生站。幾位熱忱的救生員持續地守望海面,日夜出海搜救落海的人。時間久了,這間簡陋的海難救生站,漸漸的有了名氣,來自各界的捐款與資源也越來越多,於是,他們購置了幾艘新船,培訓了一些救生員,這座小小的海難救生站成長了。

後來,由於資金的來源充裕,又有些工作人員不滿救生站過於簡陋,設備不足,所以他們決定擴建救生站,也添購一些新的設備。隨著新的建築物落成,相關的設備越來越齊全,救生站的組織也越來越具規模,為了便於管理與經營,他們訂立了組織章程,成立了理事會,也開始向外招募會員。這座海難救生站慢慢成為會員聚集交誼的地方,就像是一個救生員的俱樂部。到了這個時候,真正關心海上救難工作的人已經不多了。漸漸的,那些會員不再輪流到海邊守望,相反的,他們比較喜歡窩在俱樂部裡,喝東西、吹冷氣、聊天…等等。因此,俱樂部出資聘僱了幾位救生員來執行救難的工作。不久,一艘大船在岸邊失事,受聘僱的救生員把一批落海受傷的人帶進救生站,這座新且漂亮的俱樂部頓時陷入一片混亂。於是救生站的管理單位立即請人在俱樂部外面搭了棚子,用以安置那些被救起的人,他們禁止救生員再把人搬進俱樂部中,因為他們把俱樂部裡的高級木質地板弄得髒亂不堪。

在隨後召開的會議中,俱樂部的會員意見分歧,大多數的會員提議終止救生的工作,理由是它阻礙俱樂部的正常社交活動。但是有些會員則堅持救生的工作,因為那是救生站之所以創立的初衷。不過最後投票的結果,支持繼續救生工作的提議被否決掉了。那些堅持救難理念的人,最後選擇離開,在俱樂部附近,又開始新的海難救生站。過了一些年日,救生站又淪為俱樂部,然後,新的救生站又成立。如今,到這個海域走走,可發現好幾個高級俱樂部沿岸邊設立;該海域還是常發生海難,只是大部分人都淹死了。




希爾多利•威德(Theodore Wedel)用這個比喻提醒我們,當教會不再是基督的教會時,如何成為苦難人民的盼望呢?正如海難救生站一旦變成俱樂部,便無法成為受難者的盼望了。因此,讓我們再次反省,教會之所以被設立的初衷;也讓我們再次回想,當初的我們又是懷著什麼樣的心志而成為教會的一份子。當海難救生站的規模越來越大時,他們需要訂定章程,成立組織架構;同樣的道理,教會在發展的過程中,也需要訂定法規,建立組織。然而,我們必須要記住,訂定法規、建立組織只有一個目的,那就是讓機構發揮應有的功能。

正如同海難救生站是為了救人創立的,教會乃是為了傳揚福音、見證基督而設立。

我們千萬不可失去這樣的初衷,因為那正是教會存在最根本的意義與價值!


2021FEB 22

求主憐憫

12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